越秀垃圾压缩站都要装地磅遥控器
企业处理废玻璃减少生态补偿费投入
作为低价值回收废品,废玻璃的回收如今已少有企业涉足。如何引进企业参与回收低值废玻璃,让废玻璃循环利用?越秀区与市供销社合作,引进企业力量,建立了废玻璃低价值可回收物利用处理模式。具体而言,就是通过街道社区发动源头分类,在环卫站设回收点,市供销社下属企业到站点收购,越秀区城管局则提供车辆运输到处理工厂。工厂加工成生产玻璃制品原料,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的目标。
今年5月起,越秀区的4条街道试点开展废玻璃回收,将废玻璃分为白色、绿色、棕色三种,企业收购价为杂色玻璃240元/吨,白色废玻璃340元/吨,试点至今共收废玻璃38吨。
“以前我们是将垃圾运往填埋场,运费在160元/吨到200元/吨之间。如今则是将废玻璃另外运送至企业,等于帮企业节省了运输费用。”据越秀区城市管理局分类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小龙介绍,若企业自建车队,运费可能会高于200元/吨,运输成本过高是废玻璃回收企业退出的关键因素。
此外,若将垃圾直接运送至填埋场,越秀区还要付75元/吨的填埋垃圾生态补偿费以及90元/吨的垃圾处理费。陈小龙表示,如今将废玻璃直接运送至企业,上述两部分费用都省下来了。按照目前38吨的废玻璃收集量,光是填埋垃圾生态补偿费,越秀区就少付了2850元。
企业收购增环卫工收入
更为重要的是,企业前来收购废玻璃,当场按照市场价付给环卫工相应的费用,增加了环卫工的收入。据陈小龙介绍,从5月试点至今,4个街道的环卫工增加了共1万多元的收入。
袁先生是华乐街的环卫工,每天上午做完保洁工作后,16:30到18:30,他就会来到废玻璃回收点“兼职”。居民送过来的废品或其他环卫工送过来的废品,袁先生都会以低于市场价4分钱的价格进行收购,等企业集中前来采购时,再一起卖给企业。“我就赚个4分钱的差价。”袁先生表示,通过这个兼职,他每月可以增加几百元的收入。
陈小龙表示,目前,该模式已推广至白云街、珠光街、农林街、华乐街和流花街5个街道,还有8个街道正在建回收站的板房。未来越秀区全区18条街都会布设废玻璃回收网点,预计全区能分拣出10吨到20吨的废玻璃,占全区垃圾总量的1%到2%。
“虽然企业节省了运费,但现在回收废玻璃仍处于微利状态。”陈小龙表示,政府省下的90元/吨的垃圾处理费,建议补给企业,扶植企业发展,“若企业经营不下去,我们这个回收模式也做不成了”。
垃圾填埋超量要处罚
各街道都在搞垃圾分类,但是成效如何衡量?按照目前的状况,各区的垃圾运送到垃圾填埋场后会进行称重,但数据并不能细化至每个街道。如何考评各街道的减量效果?
“全部送到填埋场称重,只能了解到全区的垃圾填埋量,就像是吃大锅饭一样,难以考评街道的减量效果。”陈小龙表示,为了实现对各街道垃圾量的有效计量统计和管理考核,越秀区将在全区的垃圾压缩站安装地磅。
海珠北垃圾转运站已安装了一台地磅,垃圾车行驶到地磅上,立刻就能显示其总重量,倾倒垃圾后即可计算出垃圾的重量。称重的数据都将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,工作人员只要登录系统,即可了解每条街道的垃圾收运量。
据陈小龙介绍,每台地磅大概花费15万元,越秀区全区的14个垃圾压缩站将会安装17个地磅,所有地磅将在8月前安装到位。日后将通过每天计量、每月通报实现对街道的考核,同时还会参照市里和区里的政策,制定奖惩细则,减量有奖,超量处罚,确保全区实现垃圾填埋减量。
18条街道定时定点投放
垃圾定时定点投放模式日前开始全面推广。早在1年多前,越秀区就开始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模式试点,目前全区的18条街道已全部实施了定时定点投放模式,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0%,投放准确率提高到60%。
陈小龙表示,越秀区目前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收集做得比较好的有六榕街、华乐街、黄花街、建设街、珠光街、人民街、大塘街、农林街、登峰街、流花街、洪桥街等14条街道的128社区,占社区总数的58%。
为了提高分拣率,越秀区还在白云街、建设街、珠光街、登峰街等街道,利用空闲地带,开展二次精细垃圾分类,研制了二次精细分拣台,并自制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运输车辆,各街道每天分类出厨余垃圾10多吨。越秀区城管局还采购一批小型粉碎机配置到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等饭堂,实现餐厨垃圾就地处理。
■数据
今年1—6月,越秀区产生的其他垃圾量为17.89万吨,平均982.87吨/天。分类出的餐厨垃圾量1.4万吨,平均77吨/天。其他垃圾同比控制量减量3%,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减量2%任务。
- 上一篇:进出要道建地磅遥控器 居民担心不安全 2014/11/16
- 下一篇:调侃吃中餐可增球感 2014/8/19